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只为真正成为剧中人!90后演员管乐莹的汉剧情
11月26日晚,只为真正由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推出的剧中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以下简称《王昭君》)将作为我市首个展演作品精彩亮相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以下简称“省艺术节”),而剧中“王昭君”主演一角正是人后AG超玩会入口由广东汉剧“新三代”优秀青年演员管乐莹担任。在如今充满着多元化选择的演员莹时代,这位1994年的管乐女生为何能够一直坚守在广东汉剧这条道路上?带着这份好奇与敬佩之意,近日,汉剧记者采访了管乐莹,只为真正了解她坚守背后的剧中故事。
管乐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人后(赖运香 摄)
结缘广东汉剧
15年匠心专注
时间回到2005年的演员莹暑假,一个小女孩怀着无比激动的管乐心情跑过悠长曲折的小巷,戏校老师从一辆破旧摩托车的汉剧后备箱里拿出了一封录取通知书交到了她手上,从此这位11岁的只为真正小女孩踏上了学习广东汉剧的道路,这一学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剧中AG超玩会入口这位小女孩就是人后管乐莹……“那时候我正在读四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汉剧幼苗班正在招收学生,跟家里说了想法之后,一开始我的父母是不支持的,但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个想要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梦想,当时我就主动和父母沟通,回想起当时的自己似乎对汉剧有着超乎年龄的执着与主见。”管乐莹说,在通过一、二轮考试后,家人也慢慢被她的坚持和执着打动,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她。“那一年的9月,我走向了广东汉剧,同时广东汉剧也走进了我的人生。”
管乐莹在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中饰演王昭君。
戏出有声,师出有名。如今,管乐莹已经是一位有着15年“汉剧年龄”的“新三代”代表,她不仅到中国戏曲学院进行表演专业学习,还拜师梁素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从根源上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艺术人生,优秀的榜样和良好氛围让她获得了更好的成长。今年10月8日,《王昭君》在梅首演,管乐莹在剧中的表演颇得师傅梁素珍的真传,自带梁派唱腔特色,获得广大戏迷的肯定与好评。
管乐莹在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中饰演王昭君。
坚守源于热爱
成长来自追求
初见管乐莹时,记者就感受到了她身上的“反差魅力”。“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天生丽质,青春活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她,“可塑性强,极具艺术张力”“表演功底扎实,唱腔清丽多彩”“角色个性鲜明”是站在舞台上的她,妥妥的一个90后优秀女生代表。当记者提及有哪些因素支持她在广东汉剧道路上一直坚持下来时?“热爱”二字是管乐莹毫不犹豫的回答。“我热爱广东汉剧,这种热爱不是被动的,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我始终坚持和相信我自己热爱的事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需要年轻人的力量,我想把广东汉剧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管乐莹在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中饰演王昭君。
“小时候上唱腔课,见师傅拿着《翁媳会》的剧本读着读着就落泪了,当时的我还不懂,但随着慢慢学习的深入,我明白了师傅是将自己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融入进了她的生命里,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管乐莹告诉记者,如今,她也慢慢变成了“剧中人”,力争将每个角色的演绎都带有属于她自己的角色风格。
管乐莹在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中饰演王昭君。(受访者供图)
汉剧坚守之路不易,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更难,但90后女生管乐莹做到了,她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外界一个个响亮的回答。从艺以来,她先后主演《翁媳会》《梦@时代》《酒乡纪事》《王昭君》等剧目,荣获多个奖项。“对于汉剧的学习我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也在不断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追求,对于每个角色的塑造,我一直坚持的态度就是,做了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至少无愧于自己。”管乐莹感慨地说。
传承创新发展
汉剧走进生活
谈起传承和创新的话题时,管乐莹分享了她印象深刻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们剧院到嘉应学院讲课,当时我有两个不同的汉剧节目呈现,第一个造型是传统戏曲妆,第二个造型是现代妆,当我卸妆后以素颜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感到好奇和震惊,如此小年纪就喜欢戏曲。就是通过那次现场的讲课展示,很多学生和我现在也会保持联系,每周五有戏演出,他们会跟我咨询情况,从而走进剧场看戏,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亲自感受到了汉剧的魅力,彼此之间有了吸引。”
管乐莹在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中饰演王昭君。(受访者供图)
“剧种和剧院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它们,我们是相互吸引相互成长的关系。”作为一个90后的优秀汉剧演员,把广东汉剧发扬光大始终是管乐莹的追求和目标,她希望能通过新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汉剧的独特魅力,“老先生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珍宝,创新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我们要用年轻人的眼光看待汉剧的传承与创新,可以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走进汉剧的台前幕后,将汉剧的相关知识分解化和碎片化,当年轻人能够理解汉剧中的某个动作或者某个服饰等专业知识的含义时,分享和传播的方式就更加容易走进更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把他们吸引到剧院、走进广东汉剧。”管乐莹笑着说。
文:本报记者 赖运香
图:本报记者 林翔
编辑:张晓珊
- ·创同期历史新高!清明假期广铁累计发送旅客764.8万人次
- ·梅州5家企业上榜2023第三批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
- ·《茶叶专题气象服务》发布!关注降水偏少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 ·书香伴春节!我市各地书店、图书馆推出丰富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文化需求
- ·@所有广州人,这周五最好早点下班
- ·文旅“开门红”!春节假期梅州共接待游客283.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82亿元
- ·马正勇到梅县区松口镇参加植树活动:加力提速掀起新春县镇村绿化新高潮
- ·全国人大代表、五华县红根然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春梅:用脚步“走”出好建议 用胆识“闯”出致富路
- ·女子拆盲道不锈钢条售卖,成都警方通报→
- ·与全球客家乡亲共庆新春叙乡情!2024客家春晚大年初一首播
- ·抢抓农时!梅州正在奏响备战春耕“协奏曲”
- ·@梅州车主,提前加油!3月5日零时起,油价要上涨啦
- ·微信开通已读功能?腾讯高管回应
- ·冬季森林防火正当时,这些要点必须知道!
- ·“把我的肝给儿子,让他活下去!”她,是“梅州孝老爱亲好人”张燕霞
- ·梅州视觉丨追逐梦想 锻造不屈意志
- ·广东2025年春季高招录取今日结束,征集志愿共投出1.6万人
- ·梅州辖区高速今日迎节前返乡车流高峰,这份提醒快收好→
- ·新婚夫妇“转妹家” 家人团聚笑呵呵
- ·新春走基层丨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瑞梅铁路(广东段)2标建设者
- ·注意!未来三天华南局地有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 ·同绘“美家园” 共写“绿文章”!梅州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县镇村绿化,擦亮“百千万工程”绿色底色
- ·初一至初八,梅州累计到达、发送旅客23.86万人次!
- ·魅力梅州丨除夕团圆日,这些是不是你最惦记的事……
- ·创同期历史新高!清明假期广铁累计发送旅客764.8万人次
- ·书香伴春节!我市各地书店、图书馆推出丰富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文化需求
- ·广州地铁乘车码上线澳门MPay,广州成内地首个支持粤港澳三地跨境电子钱包互通城市
- ·公示中!梅州2人上榜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 ·马正勇到梅县区松口镇参加植树活动:加力提速掀起新春县镇村绿化新高潮
- ·1月梅州CPI环比下跌0.1%!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6%,金饰品价格同比上涨13.3%
- ·第137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
- ·用音乐传播乡音 助力梅州“文艺融湾”!客家音乐人陈善宝接受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专访
- ·冬季森林防火正当时,这些要点必须知道!
- ·《茶叶专题气象服务》发布!关注降水偏少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 ·潮州市饶平县:新型塑胶网箱更耐用 海上粮仓建设提“塑”
- ·聚焦“融湾” 竞逐“入海”!梅州海关全力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