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迈入国内第一方阵
5月31日,广东国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基础会上透露,研究j92023年,整体阵广东全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项,水平获批经费28.63亿元。迈入
“国自科”进步明显,第方反映出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国内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处于跃升期,基础已迈入国内第一方阵。研究
“从0到1”的整体阵基础与应用研究,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1到100”的水平快速发展?推进会现场,来自科研领域的迈入代表们分享心得。
新增5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5个“卓越中心”
会议现场为5个广东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5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授牌。
未来,广东国内j9广东将有序推进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织遴选工作,探索基础学科稳定支持方式和长周期评价机制;着力打造10个左右能汇聚大团队、承接大任务、产出大成果的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介绍,根据《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3》,广东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二。“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知识创造’指标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二,有力支撑广东取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七连冠’。”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以中山大学为例,去年中大获批1010项国自科,连续三年获批超过千项;获批经费5.2668亿元,较去年增长4.15%,创历史新高。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是另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全省有28所高校的226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较2020年底增116%;10所高校的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较2020年底增长275%;两者的增幅均为全国第一。
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加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峰学科建设,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
探索由港澳方牵头新建联合实验室
“回国之初,我并无《自然》《科学》傍身,也无国家级人才项目加持,然而中山大学不拘一格,给予我充分信任和重视。”会议现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猛说。
去年7月,王猛团队首次在镍氧化物中发现了达到液氮温度的超导电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杂志。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独立取得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是基础研究的标志性进展。“成果的获得,与单位和平台的支持密不可分。”王猛说。
为基础研究自由探索营造良好环境,科研平台的作用举足轻重。
“持续增强基础研究能力,要强化顶层设计。”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贾金锋介绍,当前,南方科技大学正集中优势力量构建科研平台体系,聚焦发展新一代光源,建设一项重大基础设施,推动前沿物质科学研究重大原始创新,长期支撑大科学装置的运行和科学研究。
“与此同时,学校还推进深圳应用数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和半导体学院三项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部署十大由战略科学家和杰出科学家牵头的科研战略平台,期待未来能培育若干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贾金锋说。
高端的交流平台,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也十分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说:“南澳科学会议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已经举办9次正式会议。我们希望提供优质的平台,提升以大湾区为中心的基础研究的水平。”
龚国平表示,下一步广东继将续加强平台建设,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国家实验室及其基地建设;同时,要协同港澳共同开展深度科技合作,探索由港澳方牵头新建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支持港澳力量深度参与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
以专项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础研究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表示,该研究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承担了“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以及多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任务,以任务带学科,推进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质增效。
“课题组做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一种含磷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炸药,可能是中国人开发的首款现代炸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陈小明认为,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走向成果转化,既有偶然,也是必然,“只有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做好,才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变革。”
对企业而言,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链路更需要打通,让源头创新顺畅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华为公司中国政企副总裁王宏有认为,高校立足于长远进行基础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从0到1”的发明创造,而企业更能发挥工程商业优势,解决各种场景下的工程化和产业化难题。“通过产学研协同,开展联合研究,能促进基础技术突破,支撑行业持续创新。”
下一步,广东将持续组织实施量子科学战略专项,汇聚大湾区优势资源协同开展攻关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扎实推进“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促进基础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区域联合基金组织实施,力争解决若干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文字】南方+记者 钟哲 吴雅楠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 ·梅州:“税务蓝”牵手“生态绿” 助企走好绿色可不断睁开道路
- ·货车侧翻,柚果散落一地...他们紧急出动!
- ·欢迎互动!市自然资源局8月15日作客“行风热线”
- ·深学细悟促提升!2023年梅州市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举行
- ·梅州市艰深高中语文主干教师研修班结业
- ·广州·梅州文旅交流合作活动在梅举行,深化交流合作共促文旅发展
- ·共话家乡振兴!“青梅计划”2023年梅州市返乡大学生交流活动举行
- ·你是优秀匠人吗?梅州启动2023年度“嘉应工匠”评选活动
- ·一图读懂丨梅州市2024年引进急需紧缺强人妄想空岗填补引进通告
- ·梅州出台“新”举措,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赋能增效!
- ·酒驾危害大,侥幸“驶”不得!梅城多名司机酒驾被查的经历提醒市民
- ·立足“合作共赢诚信为本”核心理念!安庆科技有限公司诚信经营二十余年赢得顾客信赖
- ·梅平高速国庆出行指引→
- ·电、水、气、网“一次办”!梅州“获得电力”联席办公机制获全面复制推广
- ·“土特产”变身经济发展“金名片”!梅州持续加强地理标志运用,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 ·梅州选派嘉应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田海军将赴塞舌尔维多利亚市:传播交流中国龙狮民俗文化